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宁傍着新泾“长大” ——新泾地区城市化70年之历程(下篇)……

姚志康 上海长宁 2019-06-20


上篇叙述了长宁与新泾同属一个“母体”,长宁的“长大”是在新泾乡的地盘上得以实现。下篇笔者就向家乡网友聊聊新泾乡划入长宁区前后的故事——


上海“菜篮子工程”始发地



1957年12月22日,周恩来总理来新泾区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看望中科院下乡锻炼的大学生,并和社员亲切交谈。(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说起始于改革开放后的上海“菜篮子工程”,鲜有人知晓这一概念源自当年新泾人民社天山大队薛家厍生产队(现天中路上新天山中学所在地)。该队队长陆松涛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2年的大年初二,时任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在市农委主任夏征农的陪同下,来到薛家厍生产队,向陆松涛拜年。当芮书记问及社员的生活时,老陆幽默地答道:“我伲的生活好坏,就看市民手里的菜蓝子,菜蓝子沉了,我伲的生活就好了。”


两位市领导听到“菜蓝子”三个字,眼睛一亮。都跟着说了句“菜篮子,菜篮子!”


80年代初,新泾乡天山大队薛家厍生产队长陆松涛(前排中,已故)和社员在地头看作物生长情况(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当年薛家厍生产队的万头养猪场(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不久,市政府正式提出了“菜篮子工程”概念,还组建了市级层面的领导小组。陆松涛受市农委邀请成为“菜蓝子工程”筹备组的成员,开展“菜蓝子工程”的试点,薛家厍生产队成为“点中之点”。是年,新泾乡全部耕地用在蔬菜种植和副食品生产上。1988年8月,“菜蓝子工程”在全市范围推开,新泾乡由此成为上海近郊农村“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新泾乡程桥村菜农采摘新鲜蔬菜供应市场,时为1975年夏季(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80年代新泾乡曙光村沈家宅生产队的养鸡场(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以蔬菜、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产出效益自然比种粮棉油的产出效益好,农民收入也随之提高。以1985年为例,当年全乡三级劳均收入达1728元。市区工人当时年均收入才1000多元,新泾农民的收入远超市区工人的收入水平而闻名全市农村。许多远郊姑娘都渴望嫁到新泾乡做媳妇,事实上新泾乡里不少俊俏媳妇也真是来自西边的华漕、诸翟等乡村。


1992年春节前夕,薛家厍生产队分红场面,该队1991年劳均收入8671元,远高于当时市区工人的年收入。(新泾镇镇志办提供)


先富起来的新泾农民讲究婚庆排场,图为一农户迎娶新娘子进门的场面。摄影:张凤岐


城市化迫使产业结构调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镇工业异军突起。新泾乡第一家社办厂是喷漆厂,建于1970年。自后办起柠檬酸厂、丝织厂、平绒厂、电子元件厂,以及与市属企业联营的钢锉一厂等12家社办厂。其中宇宙平绒厂可谓风光一时,即后来股市中的乡镇板块第一股“望春花”。望春花平绒衣料和服装生意在90年代初,做到波兰和俄罗斯。国内大众汽车的坐垫套也曾使用望春花平绒面料。


坐落在北翟路上的望春花集团总部大楼,北翟路拓宽时拆除。摄影:张凤岐


望春花的靠垫生产车间。摄影:张凤岐


望春花职工模特队,身穿自己生产的平绒时装参加展销会。摄影:张凤岐


乡镇工业的崛起,一度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作用,但也付出了自然生态遭破坏的代价。当年新泾乡内的新泾港、周家浜、陆家浜、野奴泾、午潮港等大小河道,条条都是龙须沟。后期水治理,镇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哈密路上的镇办致新金属制品厂,生产伸缩门。摄影:张凤岐


在致新金属制品厂地块及拆除新泾港东岸的老宅子后,建起的中新泾公园


新泾港新渔浦交汇处的原新泾丝织厂,新世纪初停产,后改为仓储,2011年拆除。摄影:张凤岐


在新泾丝织厂原址上建起的哈密公园


几乎与乡办工业同步发展的新泾仓储业,在90年代末进入鼎盛期。90年代初新泾乡由工业和仓储业形成的二、三产业收入,超过了第一产业农业的收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排序。至新世纪初,全镇工业企业全部停产关闭。至2007年,新泾仓储业全面告退。


没了农业,关了工业、仓储业后的新泾镇财政靠什么?由区、镇两级共同打造的虹桥临空工业区,后升格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5.16平方公里的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是长宁三大经济组团之一。“总部型、高科技、园林式”是它的功能定位。园区内集聚了联合利华、博世、伊顿、佳通、爱立信、神州数码、联强国际、统一等50多家国际著名企业总部,以及2000余家中小企业。


据镇“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显示:新泾镇税收总量从2005年的8.35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3.25亿元,增幅达178.44%,年均增幅为22.73%。五年的税收累计达79.8亿元,为区、镇两级财政作出巨大贡献。


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沿天山西路一侧


具有地标意义的临空园区内的“SKYBRIDGE HQ 天会”


居民小区覆盖自然村落


新泾乡民聚居地称之为“老宅子”,即自然村落。自然村落的构成一般是由一个姓氏或两个以上姓氏的宗族聚居而成。如王金更,以王姓宗族为主,沈家宅以沈姓宗族为主。这种宗亲社会格局在新泾镇一直维系到上世纪90年代撤村撤队前夕。自然村落不仅是居住形式的存在,还是生产方式的基础单位,即“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以自然村落为组队基础。


80年代初,古北路虹古路口的老宅子王家楼(区地名办提供)


王家楼原址上建起虹景家苑小区(虹古路8弄)


80年代初,古北路西侧的大金更老宅子(区地名办提供)


80年代初,茅台路到古北路断头,1985年兴建的大金更小区大门开设在茅台路上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以自然村落为生产单位的农村经济社会格局开始萎缩。自1979年到1987年,先后撤销延安大队及所属6个生产队,虹古大队及所属6个生产队,天山行政村2个生产队,马家桥行政村2个生产队,美满村4个生产队,共计撤销16个生产队及2个大队。尚存9个行政村和66个生产队。


1995年6月,新泾乡撤乡建镇,成立新泾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体制。截至2010年,镇域内自然村宅全部消失,生产队也随之全部撤销,尚存2个行政村(天山村、新泾村)建制。取而代之的是以居民住宅小区为基层治理格局的居委会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镇域内共建有33个居委会。基本实现完全城市化目标。


80年代哈密路新泾港西侧的马家桥村宅(区地名办提供)


马家桥村宅基地上建起的农民动迁房“虹康三期”,该小区容纳2600多户居民。


80年代哈密路新泾港边上的王满泗桥旧貌(区地名办提供)


王满泗桥旧改后建起的虹桥中园,图为该小区河滨景观,对岸是上海动物园


路网纵横“空陆地”一体化


从1949年至1979年,新泾地区的道路还保持着解放前的道路骨架,这一道路骨架是20年代上海工部局在西乡越界筑路形成的。90年代后期,随着镇域内116个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共辟建镇级道路49条,总长72.2公里。还辟建连接镇级骨干道路的16条村级道路,总长12.7公里。这些镇、村道路与东西向的虹桥路、仙霞路(含仙霞西路)、天山路(含天山西路)、长宁路、北翟路主干道,南北向的主干道中环线、外环线构成路网。时下又一条东西穿越新泾地区的快速主干道北横通道在建,北横通道西起北翟路,东达周家嘴路越江隧道,勾连外环线与中环线。


外环线穿越新泾镇6.5公里,图为穿越虹桥机场东侧地块


外环线北翟路立交,画面右侧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


在建的北横通道中环立交(来源:网络)


改革开放前,新泾地区仅有54路、57路、74路三条公交线擦肩而过,其腹地是空白。1995年后,20余条公交线路始发或途经新泾地区,构成公交线路网。还开辟新泾环线1217路和新泾1号线。地铁2号线在新泾地区设有北新泾站和淞虹路站,实现航空、高铁、地铁、快速道路一体化交通格局。

新泾的本土乡民自豪地说道:“伲本地人现在勿要讲到东海(指东部市区)去,就是到世界各地,也是天上通,地下通,海陆通,路路通!”


改造后的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来源:网络)


地铁2号线北新泾站


教卫文商配套高规格建设


新泾本土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前远落后于市区教育事业。90年代后,镇域内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有延安中学(寄宿制高中)、复旦中学(寄宿制高中西区分校)、新泾中学(初中)、西郊学校(九年一贯制)、李文斯顿美国学校(幼教至高中的一贯制学校)五所中学。小学有公办的绿苑小学、适存小学和民办东展小学三所。幼儿园有剑河幼儿园(附设托儿所)、新剑幼儿园、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长宁幼儿园、春蕾托儿所附设幼儿园、童欣幼儿园、福泉幼儿园、南新幼儿园等八所公办幼教机构,以及民办哈比桥治幼儿园,构成完整的学前至高中的“教育生态链”。


1999年建成启用的寄宿制中学延安中学


甘溪路上的李文斯顿美国学校


1998年,长宁区中心医院西迁至仙霞路后,极大地改善了镇域内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就医条件。1995年,新泾镇文化活动中心在原新泾文化站旧址上(哈密路433号)重建开放。2006年迁至福泉路405号。镇政府还在泉口路淞虹路口建起“新泾之光”社区公共运动场,在剑河路至平塘路段的周家浜建起“周浦撷阳”河滨公园等社区公共体育场所。撤乡建镇初期,镇域内没有大型商业设施。进入新世纪后,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易初莲花超市(2014年后进入重建)、世纪联华北虹店相继开业。居民生活便利度得到极大地提高。


80年代新泾乡曙光村沈家宅生产队精耕细作的菜田。摄影:张凤岐


1998年,在沈家宅菜田上建起长宁区中心医院,现为上海市同仁医院



剑河路至平塘路段的周家浜河滨公园。摄影:姚林荣


2004年建成投用的百联西郊购物中心

尾声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2018年市政府发布消息:“十三五”期末要撤销上海中心城区的6个镇建制,也就是撤镇建街道,完全城市化。其中就有长宁区的新泾镇。笔者写下这篇小文算是给即将逝去的新泾镇留下一份历史的“念想”。


猜你喜欢


长宁人,电子社保卡上线啦!刷脸即可申领一张!


太赞了!长宁又开了一家养老院!


厉害了!代表上海,长宁在昆明办了这件大事……


好消息!长宁闹市区迎来一座全新的“森林绿肺”!


长宁开通省际班车啦,在临空、中山公园共有3个站点!



作者 | 姚志康

编辑 | 长宁区新闻宣传中心 吴晶菁

除署名图片外,均为姚志康拍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